顾问就研发管理体系与在中小企业高层领导沟通时,绝大多数会讲到问到:
1、 IPD是个好东西!中小企业如何做?200人左右的研发制造型企业研发管理是否有一个样板?
2、 在网上看到华为等优秀企业的IPD流程,他们的研发流程完整、严谨,每一项都是我们需要的;按优秀企业的流程导入后公司流程越来越复杂了,产品研发效率越来越低。到底IPD流程是否有用?怎么的IPD流程才是我们用的?
3、 港湾网络在2001至2004年时,产值从2仟万到近20个亿;研发从几十个人到200多人;当时IPD流程形式是怎样的?为什么有那么高的效率?
4、 产品研发神人----李一男当时构建的港湾网络研发管理体系形式是怎样的?
瑞泽思顾问将2001至2004年间,港湾网络研发管理体系总结出来,公开到网上,供中国企业参考(我们学习港湾产品研发管理上的成功,而不是企业失败的问题)。以一个开放的心态为中小企业解决研发管理体系中的困惑提供成功经验。为中国的中小企业成长、创新体系的建立提供支持。展示中小企业研发管理体系的重点在什么地方。
港湾网络产品研发核心流程
对于中小型项目或成熟产品,可适当采用合并评审流程以提高流程效率。合并后的主要评审环节包括:
1、立项评审;
2、技术评审1(需求规格)、技术评审2(总体方案)、计划决策评审;
3、产品线内部各类设计评审,如技术评审3(概要设计评审),技术评审4(详细设计评审);
4、技术评审5(转系统测试评审);
5、实验局评审;
6、技术评审6(规格鉴定)、转试产评审;
对于OEM/ODM out或合作产品项目可酌情采用简化评审流程。简化评审流程最少应包括以下环节:
1、立项、需求规格、路标计划评审;
2、规格鉴定、转试产评审;
OEM/ODM in项目流程在相关规范另行说明。
加强产品的立项评审控制,能够从研发的源头控制和减少研发投入风险;加强研发过程的技术评审控制,能够从设计上保证产品开发质量。结合港湾网络研发现状,以下环节作为产品研发过程中的评审监控点:
产品线或新产品规划小组在相关部门的协助下进行财务投入产出分析,市场风险分析,竞争对手分析,知识产权分析,技术备选方案分析,提供《立项建议书》。《立项建议书》需按模板写作,包括以上内容。
路标规划中的项目,或者由公司领导、市场部或产品组临时提出的项目,完成概念阶段的研究分析可启动立项评审。
立项针对产品的特性版本,包括以下情况:
n 启动新产品型号,即项目为新产品的第一个特性版本;
n 对于已有产品型号,按产品规划将新增规格定义为新的特性版本;
n 不明确是否应定义新的特性版本时,按投入判断:新增研发投入大于等于80万元人民币(主要计算人力、物料、对外合作等项目直接投入),或导致原版本规划研发投入增加30%以上,须定义为新的特性版本。
1. 评审输入:《立项建议书》。另外,前期讨论汇报胶片可作为评审参考。
2. 评审角色划分:申请人为产品线或新产品规划小组;主审为总体办。主要评审人为研发总经理、总体办、项目管理部(计划管理、财经等)、本产品线、相关产品线、研发产品部、市场产品部。
3. 流程:使用“技术评审流程”电子流进行评审。
4. 管理要求:立项评审由总体办组织,经研发领导审批后才可通过。立项通过后总体办发布立项公告,并加入立项目录。对于未加入立项目录的项目,总体办、项目管理部、质量部、中试等部门在审批开发计划、人力资源计划、物料申请、结构设计等环节将不允许通过。
为适应常见的现有产品版本升级情况,当后续特性版本投入量小于40万元人民币时可申请简化立项评审流程,由总体办根据实际必要性决定。使用简化立项评审流程时不提供立项建议书,而在立项评审流程中提供简要描述,或由总体办组织相关部门在总体方案和需求规格评审时一并产生立项结论。
项目研发投入金额估算方法见立项建议书模板。
需求规格是新产品、大产品的关键控制点,主要进行需求规格分析,需求规格分解、分级,备选概念确定。项目启动初期应定义全部或绝大部分需求规格,后期只允许细化或少量调整。《产品需求规格说明书》需按模板写作。
1. 评审输入:《产品需求规格说明书》;
2. 评审角色划分:申请人为产品核心组;主审为总体办;主要评审人为总体办、本产品线(含测试和市场技术经理)、研发产品部、相关产品线、质量部、市场产品部、技术支援。
3. 流程:使用“技术评审流程”电子流进行评审。
4. 管理要求:总体办将通过评审的需求规格确定为初始基线,并保存记录。未通过需求规格评审的项目,总体办、质量部等部门在审批总体方案、开发计划、人力资源计划等环节将不允许通过。
已立项项目完成软硬件总体设计后应进行评审。
1. 评审输入:《硬件设计总体方案》,《产品BOM结构树》,《软件设计总体方案》;
2. 评审角色划分:申请人产品核心组;主审为总体办。主要评审人为总体办、本产品线、研发产品部、相关产品线接口人或负责人、市场产品部、中试部(含数据中心、机电专家)。
3. 流程:使用“技术评审流程”电子流进行评审。
4. 管理要求:未通过总体方案评审的项目,总体办、质量部等部门在审批开发计划、人力资源计划等环节将不允许通过。
已立项项目完成总体设计和开发计划的制订后应进行评审。
1. 评审输入:《1、2级开发计划》、《文档计划》、《资源预算计划》、《风险要货计划》。
2. 评审角色划分:申请人为产品核心组;主审为项目管理部;主要评审人为项目管理部、总体办、研发产品部、质量部、本产品线负责人(含测试、市场技术)、相关产品线接口人或负责人、市场产品部、中试部。
3. 流程:使用“技术评审流程”电子流进行评审。
4. 管理要求:评审通过后,项目管理部将开发计划纳入监控。未通过评审的开发计划不能纳入项目管理和KPI统计范围,并且后续环节评审将不得通过。
开发项目应对软件分模块进行概要设计,并分别进行内部评审。硬件单板总体设计可与详细设计合并在下一环节评审。
1. 评审输入:《XX模块软件概要设计说明书》;
2. 评审角色划分:申请人为产品线项目组;主审为产品线;主要评审人为本产品线技术负责人、相关产品线接口人或负责人。
3. 流程:使用“文档评审流程”电子流进行评审。
4. 技术评审4:详细设计评审
5. 开发项目应对单板硬件和软件模块做详细设计,并分别进行内部评审。
6. 评审输入:《XX单板硬件详细设计报告》,《硬件原理图》, 《定制电源规格书》(可选)、《电源原理图》、《电源原理图/配电评审报告》、《数字化样机检视报告》。《XX单板硬件评审要点》,《XX单板硬件设计checklist》,《XX模块软件详细设计说明书》(可选)。
7. 评审角色划分:申请人为产品线项目组;主审为产品线。主要评审人为相关技术专家、中试机电设计专家。
8. 流程:软件设计文档使用“文档评审流程”电子流进行评审;硬件设计文档使用硬件专用电子流;BOM资料评审使用“技术评审流程”。
另外:
在此后的产品开发过程中,由产品组内部评审《硬件调试报告》,《PCB布局/布线评审(工艺/EMC/SAFETY/防护)》,《单板逻辑设计报告及代码》,《系统测试列表》,《 PC-Lint审查报告》;进行BOM归档,过程调试,整机试装,系统调试,准备《成套发货指导书》,实验局申请,集成/单元测试计划,《硬件测试报告(单元电路部分)》。
在项目需求规格评审之后,发生显著的规格变更时应进行规格变更评审。如需求或产品策略的变动、关键设计指标的变化、增减重要特性或单板等。产品线接纳的市场承诺也需要经过此流程才可变更产品规格。
发生规格变更时,产品版本号不变,更改版本规格说明,可能还须调整开发计划。变更的文档仍须评审并归档。
1. 评审输入:《规格变更说明书》,《产品需求规格说明书》更新版本;
2. 评审角色划分:申请人为产品组;主审为总体办;主要评审人为总体办、本产品线、研发产品部、相关产品线、市场产品部、质量部。
3. 流程:使用“技术评审流程”电子流进行评审。
4. 管理要求:当产品需求或规划发生变化需要修订产品规格时,产品组应及时提出规格变更申请。
若产品特性版本变更过大,如硬件方案发生重要变化,增加原未规划的重要特性,须规划为新的特性版本并提出立项,而不是通过规格变更处理。可通过工作量做区分:当新增研发投入小于80万人民币,并且原版本规划投入增加小于30%时,可以按规格变更处理。投入更大的情况应定义成新的特性版本并申请立项。
未通过评审而更改的规格,如新增单板、新增特性,总体办、项目管理部、质量部等部门在审批单板命名、开发计划、备料加工等环节将不允许通过。
从工作效率考虑,对于细小的规格变更,如规格文档的细化、某些非关键指标的小幅度变化等,经质量部门的同意可按简化流程评审,免提供规格变更说明书,只提供变更后的规格说明书。
规格说明书需适当基线化,尽量避免频繁修订。
评审通过后,产品线应刷新相关计划和资料(包括开发计划、文档计划、资源计划,产品设计文档、产品资料,新增模块需完成模块级设计文档),视情况确定是否变更项目计划基线,并知会相关部门。总体办记录规格文档。
转系统测试分为首次转系统测试和滚动转系统测试两类。首次转系统测试前应完成新产品首个B级版本的功能开发和开发组内部测试,并满足转系统测试规范所需文档。以下要求适用于首次转系统测试。滚动转系统测试前应完成一个B级版本的内部验证和版本说明,评审流程参考以下流程适当简化。
1. 评审输入:《系统测试版本说明》,《系统自测报告》,《软件转系统测试中试测试说明》,《软硬件配套表》,《整机清单》;
2. 评审角色划分:申请人为产品组;主审为产品测试经理。主要评审人为本产品线测试组、相关产品线接口人或负责人、质量部、中试。
3. 流程:使用“转系统测试流程”电子流进行评审。
在新产品版本开实验局之前,须经实验局评审以保证产品功能基本具备、状态基本稳定,并且实验局所需资料已齐备。
1. 评审输入:《版本说明》,《产品硬件测试报告》,《软件系统测试报告》,《市场技术指导书》,《开局指导书》,《用户手册》;
2. 评审角色划分:申请人为产品组;主审为研发产品部;主要评审人为本产品线测试组、市场技术经理、质量部。
3. 管理要求:实验局评审是新产品实验局管理流程中的一个环节,完整流程和具体评审操作方法由研发产品部另行规定并指导实施。
产品转试产前应进行规格鉴定评审。在产品首次转试产之后,后续少数单板单独转试产时则单独做规格鉴定。可与转试产评审合并。
1. 评审输入:《版本说明》,《产品硬件测试报告》,《软件系统测试报告》,《规格验证报告》。其中最后两项由产品测试经理提供;
2. 评审角色划分:申请人为产品组/版本经理;主审为质量部。主要评审人为本产品线技术负责人、测试组负责人、相关产品线接口人或负责人。
3. 管理要求:未通过规格鉴定评审的产品版本,不允许转试产。规格鉴定的具体评判标准由质量部另行制订。
项目第一次转试产前应进行转试产评审。
1. 评审对象:《结构件图纸》,《电缆图纸》,《包装图纸》,《包装测试报告》(可选),《单板试制报告(工艺)》,《电源验证测试报告》(可选),《安规测试报告》(可选),《EMC测试报告》,《整机振动测试报告》(可选),《噪声测试报告》(可选),《整机试装报告》,《环境实验报告》,《生产测试说明》,《联调测试说明》,《产品硬件测试报告》;《硬件设计总体方案》,《产品需求规格说明书》,《原理图》(PDF格式),《PCB图》,《单板硬件详细设计报告》,《BOM清单》,《成套发货指导书》,《用户手册》,《软硬件配套表》,《硬件测试报告-信号质量部分》
2. 评审角色划分:申请人为产品组;主审为中试部;主要评审人为中试部、质量部。
3. 流程:使用“转试产评审流程”电子流进行评审。
4. 管理要求:产品转试产后,即进入受控销售阶段。
项目停止包括中止和暂停。项目中止是指研发项目立项评审通过后,转试产评审通过前,因主客观原因停止项目进度并取消相关投入。项目暂停是指有可能在适当时期再次启动的情况。发生项目中止、暂停的原因可以是:
Ø 市场需求变化——当前市场需求量以及预期市场需求量均较立项预期水平发生较大变化,预期投资收益率低于公司期望值;
Ø 资源投入限制——公司加强成本投入控制,须中止部分项目,该项目优先级最低或因客观原因优先级降至最低;
Ø 重大技术问题或物料问题——存在当前阶段无法有效解决的技术难题,或关键器件的供货问题。
以上不包括产品正常完成生命周期的情况。产品正常停产由市场产品部负责启动。
1. 评审输入:《项目停止说明书》,说明停止项目的原因,以及对产品线规划、市场和相关产品线的影响;
2. 评审角色划分:申请人为产品线产品/版本经理;主审为总体办/项目管理部;主要评审人为总体办、本产品线、研发产品部、相关产品线、市场产品部、项目管理部。
3. 流程:使用“技术评审流程”电子流进行评审。
4. 管理要求:未通过项目停止评审而停止的项目,质量部和项目管理部可否决开发计划修订,该项目的KPI还将继续进行统计,直到通过相应正规评审。
评审通过后,产品组应完成项目总结,将项目和技术资料归档,清理物料,释放人力资源。总体办撤销立项目录并发布公告。项目管理部配合调整项目计划管理、物料管理等工作,并停止对该项目的KPI考核统计。
中止项目如需再次启动,须重新进行立项评审。暂停项目如需再次启动,须重新进行计划决策评审,着重审议恢复理由以及计划调整等。
说明:
1. R级、B级版本的定义见《主机软件版本号规范》。
2. 0级路标计划一般由产品线做整体规划,不随单个产品制作。
3. 软件版本发布、项目计划监控管理、产品风险发货、停产流程、实验局管理流程等规范将另行发布。
4. 转试产之后的环节不由研发部主导进行。
立项评审:新产品立项、重大的新的产品合作立项,由产品线提出立项申请产品线,也可由公司战略项目在总体办的接口人提议。
立项评审组专家:需要包括财务、市场、研发部、计划管理部门的相关专家。
技术评审:由产品核心组/产品组提出申请。
技术评审专家:由总体办根据评审点的重要性,确定评审组专家成员,重要评审点的评审人员需包括:市场部(产品部)、研发部(跨产品线)、中试部的相关技术专家。评审专家由产品组申请人推荐,主审人确认。
主审人:各评审点由总体技术办指定主审人。重要评审点由总体办或项目管理、质量部等部门代表主审;一般评审点指定产品线总体组代表或产品、版本负责人主持。
“立项评审”、“技术评审1,
除了允许合并的评审之外,前一环节评审流程未关闭,不能进入下一环节评审。
评审使用电子流程以方便多方评审和保存评审记录。有专用流程的评审应使用专用流程,技术评审一般使用“技术评审流程”,非关键评审点的技术和接口文档使用文档评审流程。
为了提高技术评审效率,规范产品开发流程,方便产品开发计划的有效监控,要求各流程环节输出相应文档。各评审点相关的主要文档列表如下:
阶段点 |
文档(须在评审点之前完成编写,评审通过后归档) |
责任人 |
主审 |
立项评审 * |
《立项建议书》 |
产品线或新产品规划小组 |
总体办 |
技术评审1 * |
《产品需求规格说明书》 |
产品核心组 |
总体办 |
技术评审2 * (总体方案) |
《硬件设计总体方案》, 《产品BOM结构树》, 《软件设计总体方案》 |
产品核心组 |
总体办 |
计划决策评审 * |
《1、2级计划》, 《文档计划》, 《资源预算计划》, 《风险要货计划》 |
产品核心组 |
项目管理部 |
技术评审3 (概要设计) |
《XX模块软件概要设计说明书》 |
产品线项目组 |
产品线 |
技术评审4 (详细设计) |
《XX单板硬件详细设计报告》, 《硬件原理图》, 《电源原理图》(中试), 《定制电源规格书》(可选), 《电源原理图/配电评审报告》, 《数字化样机检视报告》, 《XX模块软件详细设计说明书》(可选) |
产品线项目组 |
产品线 |
开发与系统联调阶段 |
《硬件调试报告》, 《系统测试列表》, 《用户手册》软件部分 《BOM清单》(单板), 《单板逻辑设计报告及代码》, PCB设计文件(PCB设计监控流程中的要求文档), 《产品硬件测试报告-信号质量部分》 |
产品线 |
|
规格变更评审 |
《规格变更说明书》, 《产品需求规格说明书》更新 |
产品线 |
总体办 |
技术评审5 (转系统测试) |
《软件转系统测试中试测试说明》, 《软硬件配套表》, 《整机清单》, |
产品线 |
产品线测试组 |
实验局评审 |
以下文档不要求在此阶段归档: 《市场技术指导书》初稿, 《开局指导书》初稿, 《用户手册》初稿, |
产品线 |
|
技术评审6 * (规格鉴定) |
《产品硬件测试报告》, 《软件系统测试报告》, 《规格验证报告》 |
产品线/版本经理 |
质量部 |
转试产评审 |
《结构件图纸》(中试), 《电缆图纸》(中试), 《包装图纸》(中试), 《包装测试报告》(可选)(中试), 《单板试制报告(工艺)》(中试), 《电源验证测试报告》(可选)(中试), 《安规测试报告》(可选)(中试), 《EMC测试报告》(中试), 《整机振动测试报告》(可选)(中试), 《噪声测试报告》(可选)(中试), 《整机试装报告》(中试), 《环境实验报告》(中试), 《生产测试说明》(中试), 《联调测试说明》(中试), 《原理图》(PDF格式), 《PCB图》, 《成套发货指导书》, 《用户手册》, 《软硬件配套表》, |
产品线 |
中试 |
发布阶段 |
《版本切换计划》, 《开局指导书》, 《市场技术指导书》, 《软件发布版本说明》, 《对外测试方案》 |
产品线 |
|
项目停止评审 |
《项目停止说明书》, 《项目总结》(可选) |
产品线产品/版本经理 |
总体办/项目管理部 |
产品发布 |
l 港湾网络产值从2仟万到近20个亿规模研发管理体系,全部展示给了大家。简单说就是:高效、可靠、简洁、实用。
l 研发管理体系是:要复杂?还是要效果?设计时还是要效果为先!
有任何要沟通的问题请邮件到:eipd@eipd.com.cn